某某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
-
资源ID:1024796
资源大小:324.47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某某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
某某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11月五河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设计书设计单位: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盖章)设计负责人:岳文朝、岳德林要紧设计人:张伟、程上宾杜安波2014年n月14日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批准意见:审批人:年月日1、项目概况-3-1.1 作业区域概况-3-1.2 工作任务-3-1.2. 1地籍测量-3-1.2. 2权属调查-3-1.2.3地籍数据库建设及地籍信息系统建设-4-1.2. 4各类文档电子化-4-L2.5资料归档工作-4-1.3. 6后续服务工作-4-1.4. 区已有资料收集及成果利用-4-1.4.1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4-1.4.2 调查区域内原有国家操纵资料-5-13.3其它资料-5-1.3.4成果利用-5-2、作业根据-5-2.1法律与法规-5-2.2行政规章-5-2. 3技术标准-6-3、成果要紧技术指标与规格-6-2.1 调查单兀-6-2.2 数学基础-6-2.3 计量单位及精度-7-4、项目实施组织与安排-7-4.1组织架构-7-4.2保障措施-8-4. 2.1人员保障-8-5. 2.2设备保障-9-5、调绘技术方案-9-5.1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调绘技术方案-9-5.1.1 技术路线-9-5.1.2 图根操纵测量-10-5.1.3 1.3地形要素测量-12-5.1.4 权属调查-14-5.1.5 地籍要素测量-20-5. 2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调绘技术方案-24-5. 2.1技术路线与方法-24-5. 2.2准备工作-26-5. 2.3权属调查-28-6. 2.4地籍图测绘-31-6.数据建库-33-6.1 建库流程图-33-6.2 建库前准备工作-33-6. 2.1方案定制-33-7. 2.2软硬件准备-33-8. 2.3人员培训-34-9. 2.4地籍资料接收-34-6.3 源数据预处理-34-6.4 数据转换-35-6.5 属性数据库建立-35-6.6 图形数据库建立-35-6.6.1村庄基础图形库的建立-35-6.6.2宗地图形库的建立-36-6.6.3分幅图形库的建立-36-6.7管理软件-36-7、成果编制及提交-37-7.1 项目工作成果表-37-7.2 其他成果-37-7.3 3成果存储的介质要求-38-7.4 成果资料归档-38-7.5 成果的检查-38-8、质保证措施及售后服务保障-39-8.1质量保证措施-39-8.1.1 组织管理措施:-39-8.1.2 质量操纵措施-40-8.1.3 1.3项目质量检查方案-41-8.2售后服务保障-42-8. 2.1售后服务体系-42-9. 2.2服务承诺-44-10. 录-45-附件1地籍调查表-45-附录2指界人身份证明书-58-附录3指界委托书-59-附录4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60-附录5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65-1、项目概况1.1 作业区域概况五河县大新镇位于东经117°26'118°04'、北纬32°54'33°21,之间,地处五河县城西南25公里处,位于淮河北岸,306省道即五蚌路贯彻全境,区域优越,交通便利。全镇面积52.8平方公里。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下辖辖沟北、郭府、毛滩、刘朵、府台、韩台、新北、张坪、大新9个行政村,人口2.7万人,集镇人口5000人。五河县大新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由我公司承担。项目工作范围:县辖9行政村、农村宅基地约为7000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约300宗、集体土地所有权约116宗,具体工作量以实际为准。五河县地处皖东北淮河中下游,境内地势平坦。测区内交通便利,公路呈网状分布,四通八达。农村居民点大部分呈聚集式分布,房屋四周树林密布,外业数据采集难度极大,是本项目的难点。1.2 工作任务1.2.1 地籍测量(1)利用国土局提供的国家等级网点在大新镇范围内施测图根操纵网;(2)使用GPS-RTK施测图根操纵点,借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证项目1:2000正射影像图、全站仪、GPSFTK与边长勘丈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全野外解析法完成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的地籍测量,测绘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点及有关的地物、地形要素,并提供符合有关要求的地籍测量资料。1.2 .2权属调查权属调查的任务是按权利人(使用人与他项权利人)申请及其提供的权源资料对宗地的性质、权属、界线界址、面积、空间位置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并经相邻各方认定,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打下基础,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三权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件与凭证。按照地籍调查的有关标准,实地调查大新镇境内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核对原有发证资料,并将权属调查资料按归档要求整理归档。为土地权利人提供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等资料(土地登记申请书、审批表),打印土地证书。具体宗数以最终实际登记发证数为准。1.2.3地籍数据库建设及地籍信息系统建设调查成果与测绘成果经公示后,应立即根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等标准进行数据建库工作,地籍数据库应包含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基础地理等数据。(1) 土地权属数据要紧包含宗地的性质、权属、位置、界线、面积等。(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紧包含数学基础、境地、交通、水系、居民地、界址线、界址点等。(3)提供1个建库软件(农村集体土地管理软件)用于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建库软件(农村集体土地管理软件)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申请、审批、登记、发证、利用、查出等联动管理。系统遵照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实现统一宗地编码,能够实现图、库、数一致性管理。1.2. 4各类文档电子化为使土地登记申请书、权属调查表、土地登记审批表、宗地草图、宗地图、公示报表、界址点坐标册、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土地登记台账等规范化,减少丢、漏、错等现象,实现图、表、库、文档的一致性,决定除签字盖章等内容外其余内容务必电子化打印。1.3. 5资料归档工作对各宗地的权属调查资料、地籍测绘资料等应进行资料归档。1.4. 6后续服务工作项目数据库建成后对业主方人员进行培训。1.3 测区已有资料收集及成果利用1.3.1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1、由县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成果资料,包含测区1:10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及土地利用现状统计数据等;2、由县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成果资料,包含地籍测量基础操纵资料、地籍调查图件数据等。1.3.2 调查区域内原有国家操纵资料调查区域内外有国家三角点、AHCORS网点与水准点等资料。1.3. 3其它资料1、政府与上级部门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性文件,行政区代码,技术性规程、规范、细则与图式等。2、由县农委提供的1:2000正射影像图。3、土地出让、划拨、处置等用地文件资料。4、标准地名资料。5、已有户籍资料等。1.3.4成果利用以上资料拟作为本次工程项目工作的工作底图或者调查参考资料。2、作业根据2.1法律与法规(1)中华人民共与国物权法;(2)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与国测绘法。2.2行政规章(1)土地登记办法(2008,国土资源部);(2)确定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3)安徽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4)安徽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草案);(5)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6)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与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9)116号);(7)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与登记发证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8)安徽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方案。2. 3技术标准(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2007,TD/1014-2007);(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4)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5)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7)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8)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9)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0)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Il)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12)经审批的五河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设计书。3、成果要紧技术指标与规格7.1 调查单元地籍调查以宗地为单元,包含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中农村宅基地及独立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3. 2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统:本项目平面坐标系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坐标系统保持一致,即使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7度。(2)高程系统:高程系统使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比例尺: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绘使用1:1000比例尺,较大村庄地籍图使用50X50矩形标准分幅,使用图廓西南角坐标的公里数编号法,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1000比例尺图幅取至0.01km,中间以“一”相连(如:57.2532.50);较小村庄可不分幅。集体土地所有权工作底图使用1:2000正射影像图,地籍图比例尺使用1:2000比例尺,宗地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地籍图分幅与编号执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13989-1992)的有关规定。3. 3计单位及精度坐标、高程单位使用米(In);长度单位使用米(m);面积计算单位使用平方米(nf)。界址点坐标保留2位小数;界址线、房屋边长保留2位小数;宗地面积保留2位小数。面积统计汇总单位使用亩,保留2位小数。4、项目实施组织与安排4.1组织架构为了保证本项目各工序的正常运转与良好衔接,在项目施测前按照下表成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对项目各工序进行关系协调,质量、技术监督,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项目部W生产技术部质检部保障部地籍测量分队权属调查分队内业信息处理分队第作 业 组4. 2保障措施4. 2.1人员保障本项目投入的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长期从事测绘工作并具有10年以上的技术管理经验,同时具有同类产品或者有关产品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以往的项目管理中没有出现过质量事故。所管理的项目质量均在良好以上。投入的检查人员均长期从事质量检查工作,具有丰富的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原则性、责任心较强。投入的作业技术人员均具有2年以上工龄,都通过严格的培训,同时具有同类产品或者有关产品的作业经验,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吃苦耐劳。表4-1普查项目技术人员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职称lXj/-L-网位1岳文朝男注册测绘师、高级工程师项目总负责人2刘友芹女高级工程师项目技术总负责人3许杰男高级工程师质检负责人4陈春女工程师专职质量检查员5赵金水男高级工程师内业负责人6忤君侠女工程师内业技术负责人7刘玲女工程师内业技术员8马昌都男助理工程师内业技术员9潘声鑫男技术员内业技术员IO岳德林男工程师外业测量负责人11潘峰男高级工程师外业技术负责人12程道伟男工程师外业技术员13周利军男工程师外业技术员14岳春杰男助理工程师外业技术员15李小瑞男助理工程师外业技术员16鄢俊武男助理工程师外业技术员17蔡明男技术员外业技术员18邵尚璋男技术员外业技术员19江淮男技术员外业技术员20阮林勇男技术员外业技术员4. 2.2设备保障投入本项目生产的设备包含:(GPS)双频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均通过法定计量单位的严格鉴定,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表4-2拟投入的软、硬件仪器设备表类别种类品牌及型号数量软件南方CASS成图软件CASS9.1每人一套数据库软件SQL20051套苍穹集体土地使用权建库系统kqtools1套(单机版)硬件大型绘图仪、扫描仪hp各1台计算机联想每人一台平板电脑联想根据工作需要配置到个人测绘仪器GPS南方2台套全站仪SOUTH等5台套手持测距仪Leica5台交通工具面包车五菱1台5、调绘技术方案5. 1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调绘技术方案5.1.1技术路线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调查技术路线如下图:5.1.2 图根操纵测量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测区范围大、面积广、比较分散,拟使用安徽CORS网直接施测图根操纵点,作为基础操纵。5.1.2.1 图根点选埋及点位要求图根操纵点的布设应能充分满足碎部测量的要求,图根点标志应选用图根标石或者其他符合要求的方式,保证点位的牢固性。图根点点位的选定应参考等级GPS点的点位要求进行,便于储存、观测、进展。图根点观测时仪器应严格进行对中、整平。5.1.2.2 图根点编号图根点以镇乡为单位统一编号,其编号方式为:镇乡名称拼音首位大写字母+行政村名称首位大写字母+3位阿拉伯数字(范围为“001999"),比如:大新(DX)镇郭府(GF)村某一图根操纵点的编号为:DXGFOOU5.1.2.3 RTK测量(1)RTK测量时其卫星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26<4可用56不可用<5>6(2)RTK图根操纵点测量要紧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cm)边长相对中误差与参考站的距离(km)观测次数起算点等级图根100±51/5000网络覆盖4AHCORS注:点位中误差指图根操纵点相关于起算点的误差。(3) RTK图根操纵点测量流淌站的技术要求a.用测量手簿设置流淌站的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的收敛精度,设置与参考站的通讯。b. RTK测量流淌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与强电磁波干扰源邻近观测。c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d.每次观测之间流淌站应重新初始化。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e.每次作业开始与结束前,均应进行一个以上已知点的检核。f. RTK图根操纵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W±2cug测量手簿设置操纵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W±2cm。h. RTK图根操纵点测量流淌站观测时应使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10个,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士3cm的要求。同一操纵点不一致参考站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W±5cm的要求。取中数作为最终结果。(4) RTK信号无法覆盖的地方,能够使用图根导线测量方法进展二级图根点。以一级图根操纵点为起算点;也能够在测区现场通过点校正的方法获取坐标系转换关系,用于校正的高等级操纵点很多于4个。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按同名点进行观测成果的分类汇总,对每一个点的同参考站与不一致参考站多次测量的成果进行计算比较,若测量成果符合限差要求,取其中数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否则重测。当使用图根导线测量方法时,可布设附合导线或者导线网,其要紧技术参数见下表:图根导线测量技术指标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回数测回差()方位角闭合差(”)坐标闭合差(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J2DJ6一级1.21201218±2460.221/5000二级0.7701土40M0.221/3000a.图根导线点用木桩或者水泥钉作标志,其数量以能满足界址点测量与地籍图测量的要求为准。b.导线相邻的短边与长边边长之比不宜小于l3oc.如导线总长超限或者测站数超限,则其精度技术指标应作相应的提高。d.因受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图根支导线,每条支导线总边数不超过2条,总长度不超过起算边的2倍。支导线边长往返观测,转折角观测一测回。高程使用RTK测量的高程或者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图根操纵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超过5cmo有关技术要求参照城市测量规范执行。5.1.3 地形要素测量地形要素包含自然村内的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及其结构与层数、公共设施、球场、水塘、晒谷场、公共绿地、及作为权属界线的围墙、垣栅、篱笆、铁丝网等线状物。5.1.3.1 基本要求1、细部测图使用全解析法进行,即利用全站仪或者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利用微机,使用“南方CASS9.1”数字地籍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2、地形要素野外数据的采集,通常在各级操纵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或者内外分点等解析方法测定。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通常不大于150m。3、野外数据采集时仪器要严格对中、整平,对中误差须小于2mm,正确设置仪器参数,特别是棱镜常数。通常以较远的操纵点定向,用另一操纵点作检核,当检核点坐标校差小于3cm时,方可进行数据采集。4、全站仪观测时务必注意棱镜中心到界址点的偏差(棱镜对准误差)。由于反射棱镜是有厚度的,它的额定中心在棱镜定位螺旋的中心,而墙角(不管是阴角还是阳角)是界址点的确切位置,测量时棱镜放置不到位。通常是由持镜人员量取差值并告知观测者,由观测者采取距离、角度偏心等技术手段消除此项误差。5、对街坊内隐蔽地区的地物点,使用间接方法求得,包含使用内插、外插、距离交会、直角推算等方法。距离丈量使用的是检验过的钢尺丈量两次取中数。用直角推算时,严禁用短边推长边;用距离交会时,条件边很多于3边。6、内业编辑要严格按“南方CASS9.1”软件要求作业,保证分层、颜色、属性等的正确性,如房屋的层次、结构性质就不能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进行。5.1.3.2地形要素测绘内容及取舍1、操纵点的表示及高程注记取位规定各级操纵点以相应图式符号表示。2、居民地与垣栅的测绘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要紧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与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建筑物、构筑物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按材质性质类型要紧分为碎、混、破、石、土、木等,房屋应逐栋表示,临时性棚房、独立的小厕所、牲圈可舍去。本区内老旧(瓦顶)房屋注砖,老旧房屋凸凹小于0.1米时以外墙角为准连线,有支柱的檐廊要测出支柱并表示。新建房屋及装饰较好的房屋(平顶)通常注混,7层以上注碎。房顶上楼梯间不表示。房屋内部天井应区分表示。吊(飘)楼按阳台表示,其廊柱应逐个表示。平顶房屋的檐廊宽度大于0.5米的要表示。地基及在建房屋用建筑中房屋表示。符合高度的围墙、坦栅、篱笆、铁丝网均要测绘,高0.5米以上的有护墩的栅栏均绘围墙。围墙上的门、门顶要准确测绘。3、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与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与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幅内按图式的格式注出公路等级代码。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者石板、硬砖、碎石与沙、土路等,应分别以水泥、沥、砾、石、砖、偷、沙、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大车路、乡村路、要紧小路应按平均数位置绘出。村村通等双线水泥、沥青道路依比例尺用等外公路表示。路边行树不表示。4、水系及附属设施的测绘调查区内的池塘、沟渠、独立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表示。5、注记要求要求对各类名称、说明注记与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等自然地理名称,与要紧单位等名称,均应进行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之准,并应正确注记。5. 1.4权属调查5.1.1.1 宅基地与建设用地权属调查的任务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包含其内零星国有建设用地)权属调查的任务是按权利人(使用人与他项权利人)申请及其提供的权源资料对宅基地范围、界线、界址、权属性质、用途、建筑物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并经相邻各方认定,填写地籍调查表等,为地籍测量打下基础,为发放土地证书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件与凭证。5.1.1.2 调查要求1、收集有关资料在权属调查过程中应收集身份证、户口簿、建房许可证、土地证等有关资料,统一使用 数码相机拍摄所收集资料,亦可收集复印件再进行扫描或者拍照。为保隙照片清晰同时数据 量较小,相机分辨率应设在200-300万像素之间为宜。影像文件存放结构如下:6匕Oo2 (街道号) 008 (行政村号)Q 0003 (宗地号)Ia房产证C尸口海4身份证til2JK6÷,口土地证LJ<首先建立一个地籍区目录,再在地籍区目录下建立各地籍子区(行政村)目录,在地籍子区目录下建宗地目录,宗地目录下再按资料类型建立分目录,分目录统一命名为:身份证、户口簿、土地证、房产证、建房许可证、证明材料、其他,再根据资料类型将各影像文件存放到相应目录下。注意:关于共用宗,存放类型与上面相似,只是在宗地号的目录名称前加“G”作为前缀。2、农村居民点调查范围,按最新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及甲方交予的工作底图划定的农村居民点范围进行调查。3、农村居民使用的宅基地宗地范围,原则上按居民实际建造房屋及附属生活设施的现状范围调查。4、村庄内已有道路、规划道路与排水沟等公共设施用地,不划入宗地调查范围。5、一处宅基地中有几户共用,且难以划分使用范围的,可作为共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处理。各户可先自行协议分摊使用面积,无法分摊面积的按共同共有处理。6、一处宅基地中有多人共用,符合多户分宗条件的,分户分宗调查。7、只建围墙未建房或者打好基础未建房的不予调查。8、居民点范围内的学校、祠庙、村委会、经济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动场所等集体建设用地,应按宗调查。9、宅基地以户为单位申请登记,户的确定原则上以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为准,符合分户条件未分户的可分户调查。10、因婚嫁关系居住在外村,但户籍仍在本村的,夫妻双方只能选择在其中一方拥有宅基地,并按规定申请确权登记。11、1987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应依法确认宅基地使用权,超过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可在土地登记簿与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者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按照法定的土地面积标准重新确权登记。12、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的宅基地,只要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能够确定其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拆除后没有批准重建的,宅基地使用权由农民集体收回。13、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依法同意转让、购买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因继承房屋而取得的宅基地,能够确认宅基地使用权。14、空闲或者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已经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并颁发证书的,报经市、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注销其土地登记,宅基地由农民集体收回。15、因村庄内部道路或者通行、居住拥挤经批准增补宅基地等原因,形成两处宅基地的,合计面积符合县政府规定面积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合计面积超出县政府规定面积的,超出部分不予确权。16、凡属于通过依法批准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按照批准文件确权;17、凡属于历史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按不一致时期的政策规定确权。1982年2月之前占用并使用至今的,按实际使用状况确权。1982年2月至1986年12月之间占用并使用至今的,按照村镇建设用地管理条例等规定处理后确权。1987年1月以后占用的,按照占用时的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后确权。18、依法取得集体建设用地的乡(镇)、村企业,因破产、兼并、改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土地登记。但乡(镇)、村办的企业与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单位因管理权限上收的,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因此而发生变化,土地权利仍确定给原权利人。19、乡(镇)、村办企、事业单位因倒闭、合并等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由原土地所有权人收回,另行安排使用。20、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予以登记发证:土地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以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用(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以租代征”使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明确定性为“小产权房”的;除继承外,农村村民一户申请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与建造住宅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等;土地管理政策法规规定的不予登记的其他情形。21、宅基地基本类型确权方法如下图:界址点的设定也可按界限不发生变化的直线两端设定5.1.4.3宗地编码1、代码结构XXXXXX×××××××××××××宗地顺序号权属类型村级段代码乡镇级段代码县级段代码2、编码方法(1)第一层县级行政区编码按国家行政区划代码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外业调查时,编码可省略,建库时再统一加入。(2)第二层地籍区(镇)编码根据现行行政上的管辖范围来划分,各镇代码使用行政区划代码提供的方法进行编码,使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按GB/T10114的规定执行。(3)第三层地籍子区(行政村(街坊)的划分与编码代码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4)第四层土地权属类型编码代码为2位。第一位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J、Z表示,“G”表示国有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第二位表示宗地特征码,用A、B、X、C、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W”使用权未确定或者有争议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5)第五层为宗地顺序号,代码为5位,用OOoOl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编码。3、地籍预编号在地籍调查之前,为保证地籍编号的唯一性,掌握行政村(街坊)内宗地总体情况,应预先设定地籍编号。编号规则:在地籍子区范围内,从西向东、从北向南。5.1.4.4指界通知调查人员按照调查计划、工作进度、时间安排,根据宗地申请材料由村委会或者经济社干部通过送达指界通知书或者电话、口头方式通知有关当事人,且一并到场指界。指界通知应准确可靠,若送达指界通知书应有签名备查,并收取回执。调查人员参照工作底图,逐宗进行调查,具体作法是:核实权利人或者受委托人身份,包含本宗地土地使用者与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本宗地土地使用者与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现场共同指界,指界人应现场出示身份证明、委托书等证明其资格。指界人共同认定的宗地之间共用的、不易区分的界址界线现场在指界人指定的位置使用“I”符号标明界址点,其他界址点位清晰的,易于辨认的如围墙角、房角等可不做现场喷涂。在指界双方确认宗地之间共用的界线界址的前提下,调查人员参照实地位置在工作底图上标绘界线与界址点,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编界址点号,在地籍调查表上按顺时方向当场填写界址点号与界线位置,由双方指界人签名盖章予以确认。界址间距以实际测量数据为准。然后根据调查情况在数字化现状图上绘制宗地图,并以此作为宗地草图。按照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表中的调查内容逐项进行调查并认真记录调查情况。调查内容包含街坊及宗地编号、户主(单位)名称、界址点位置、编号及权属界线,宗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相邻单位及户籍情况调查。对涉及多户共用的宗地,还要调查各户共用面积与各户独自使用面积。5.1.4.5有关问题的处理1、权属争议的处理在宗地调查过程中有权属争议的,可当场进行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由调查人员将双方权利人姓名、争议范围、面积与有关原因在地籍调查表中“争议情况”栏中作说明。2、委托指界的宗地涉及多条界线委托书的处理委托书能够只填写一张,原件放在该宗地档案中,涉及的宗地以复印件存入档案,并注明原件存放档案用户名称及门牌号或者宗地号。3、指界违约缺席的处理如一方违约缺席,其权属界线以另一方指界确定。双方违约缺席,其权属界线由调查人员按使用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将界线核定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并收取回执单。权利人若有异议,应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天内向土地管理机关提出重新指界确权书面申请,并负担重新指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的,按核定的界线自行生效。用于签章归档的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完成后利用软件生成打印的地籍调查表。4、已发证宗地有关问题的处理关于已发土地证宗地一律按原权利人登记,调查表选“变更”;若权利人移址则按农户意愿重新登记权利人;原权利人过世但未办理变更手续的按现使用人登记。5.1.5地籍要素测量5.1.5.1界址点施测方法1、界址点坐标测量务必根据权属调查确定的界址点位置实地施测。2、解析法测量。用全站仪或者RTK直接测定宗地界址点坐标。精度务必满足地籍调查规程Pll页表3之要求,详见下表:解析界址点的精度(Cm)级别界址点相关于邻近操纵点的点位误差,相邻界址点间距误差中误差同意误差±5.0±10.0二÷7.5±15.0三±10.0±20.0注1:土地使用权明显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一级,隐蔽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二级。注2:土地所有权界址点可选择一、二、三级精度。3、除用解析法测定宗地外围界址及村庄地块内部明显界址点坐标外,宗地内部不能直接测定的界址点以交会法、截距法等测定坐标,然后在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操纵下形成闭合宗地图形。精度务必满足地籍调查规程PIl页表4之要求,详见下表:图解界址点的精度(mm)序号项目图上中误差图上同意误差1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0.3±0.62界址点相关于邻近操纵点的点位误差±0.3±0.63界址点相关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0.3±0.65.1.5.2 地籍图施测方法利用全站仪或者RTK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类地籍、地形要素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操纵下实时传输到电脑,通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作业流程为: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获取有关的地籍、地形要素数据。数据处理:采集得到的数据,通过通信接口及相应的通讯软件传输给计算机,然后通过相应的预处理软件处理,将数据转化为能满足CASS9.1软件识别要求的数据格式,按照测绘草图进行地形、地籍要素的编辑,最后经软件的处理计算出各宗地的界址坐标、宗地面积,绘制宗地图与地籍图等。成果输出:通过数据处理之后,输出地籍测量所需要的各项成果。5.1.5.3 地籍图绘制的方法地籍图根据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数据结果,使用计算机辅助成图。5.1.5.4 地籍图的要紧内容自然村庄范围轮廓线、居民地名称、居民所在的乡镇、村名称、居民地所在农村地籍图的图号。宗地权属界线与宗地号,房屋建筑结构与层数,宗地权利人名称,利用类别与宗地面积。作为权属界线的围墙、垣栅、篱笆、铁丝网等线状物。自然村庄内公共设施、道路、球场、水塘、晒谷场与地类界等。测量员、比例尺、绘图员、检查员、绘制日期等。5.1.5.5 地籍图的地籍要素与地形要素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由地籍要素与必要的地形要素部分构成,要以地籍要素为主,地形要素为辅。精度务必满足地籍调规程P13页表5要求。1、地籍要素(1)各级行政界线、宅基地界线、宗地编号、土地等级(已完成分等定级完成后)、土地利用类别、宅基地面积。(2)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界址线严格位于界址点中心连线上:界址点用I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粗的10号红色线表示。界址线严格位于界址点中心连线上,界址线等于或者短于图上08un时,不绘界址线,短于0.3mm时可用一个界址点表示。2、地形要素(1)房屋位置以墙基角为准,悬空建筑物按其水平投影位置表示,围墙按外围线测绘,若为两家共用围墙,则以围墙中间线为准绘制。(2)道路依比例尺双实线表示,河流、水渠、湖泊、水源以岸边线表示,水系如已确权,则用已确权的界址线表示。(3)高程点的注记点每格应很多于4个,注记点中误差不宜超过0.15米。5.1.5.6 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式、图廓格网、注记及整饰1、地籍图使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io编号使用图廓西南角坐标的公里数编号法,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1000比例尺图幅取至0.01km,中间以“一”相连(如:57.2532.50)。2、地籍图的图廓整饰、注记及见地籍调查规程与有关的地籍测绘软件。3、地籍图接边工作要严肃认真,关于接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必要时要实地检查核实与测量。5.1.5.7 地籍编号1、地籍登记区编号地籍登记子区以行政村、社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划分,其地籍登记子区的编号方法与编号格式分别如下:地籍号为19位数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