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数字技术现状报告.docx
目录缩略语V第1章引言11.1 数字农业31.2 本书框架51.2.1 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61.2.2 相关资源61.2.3 纵览全局713本书结构8第2章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条件112.1 农村信息技术设施和网络的建设情况122.1.1 ”联互通:移动订阅和宽带设施的普及情况132.1.2 支付能力:成本是农村人口是否采用ICT的前提252.1.3 本节小结302.2 农村人口的教育程度、数字素养和就业状况302.2.1 城乡识字率及差距312.2.2 信息通信技术引入教育的过程简介332.2.3 农村和农业粮食行业的就业状况412.2.4 本节小结4923发展数字农业的政策和项目492.3.1制度支持和保障机制492.3.2规章制度和监管框架622.33现有数字农业策略简介662.3.4本节小结68第3章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因素713.1 农村人口和农民使用数字技术的情况733.1.1 互联网应用和性别差距733.1.2 互联网应用与青年763.1.3 移动互联网应用、社交媒体和网络783.1.4 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和农业利益相关者网络853.1.5 信息通信技术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913.1.6 农民使用信息通信工具的目的933.1.7 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943.1.8 本节小结973.2 农村人口的数字技能983.2.1 数字技能的全球趋势983.2.2 城乡之间的数字技能差距1()13.2.3 本节小结1033.3 数字农业创业和创新文化1033.3.1 农业技术创业精神的全球趋势1043.3.2 数字农业投资1073.3.3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Ill3.3.4 本节小结121第4章数字技术对农业粮食体系的影响一一案例研究证据.1254.1 生产1274.1.1 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1274.1.2 精准农业和物联网技术1344.1.3 大数据、云、分析法和网络安全1464.1.4 整合与协调(区块链、全球ERP、融资与保险体系)1504.1.5 智能系统1554.2 物流163第5章结论和未来工作1695.1 加强扶持力量,连接边缘化社区和偏远社区1715.2 解锁数字农业转型的驱动力和内在要求1725.3 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影响、风险和利益1745.4 未来工作175参考文献177众所周知,未来粮食和农业的发展面临着重大转变,如粮食需求大幅增长、自然资源储藏量有限、农业生产力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5a)o预计到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从2018年的76亿增至并超过98亿,届时将对世界粮食需求产生巨大影响,这一情况已引起各国广泛的注意(联合国经社部,2017)o此外,预计未来几年内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2014年全球城市人口占比为54%,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接近66%。据此预测,2030年缺水率达40%,耕地退化率将超过20%(Baietal.,2008)o按此趋势,2050年谷物年产量需要增加30亿吨才能满足需求(AleXandratoSandBruinsma,2012),而最不发达国家的肉类需求到2030年将增长80%,2050年增长超200%。目前全球小农户数量达5.7亿(LOWderetal.,2016),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全球占比达28%(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统计局,2019),现有粮食生产体系产出的粮食足以养活整个世界。尽管如此,全球仍有8.21亿人遭受饥饿。尽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2017)认为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但尚不清楚以可持续和包容的方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粮食需求,据此提出了“到2050年如何满足90亿人口粮?”这一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加快促进农业粮食生产体系的转型升级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成为当务之急。与此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正在推动数字技术的颠覆性发展和持续性创新,由此引起了许多领域的重大变革,粮食和农业领域也在经历这一轮变革。最近以来,很难从小农户那里获取信息,难以得知小农户的基本需求和在投入成本、市场、价格、小额信贷或接受学习培训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也难以向小农户传递信息。移动技术(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近年来遥感服务和分布式计算的推广应用为小农户与新兴数字技术驱动农业粮食系统的融合提供了新机遇(美国国际开发署,2018)o推广这些新变化的可能性展示了下一次农业革命的潜力,毫无疑问将是一场数字农业革命。预计下一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浪潮主要面向农村社区,大多数农村居民每天都从事农业活动(PaImerandDarabian,2017)1,数字通信工具的推广应用非常迅速,即便是在发展中国家20%的最贫穷人口中,手机用户也高达70%(世界银行,2016a)o全球可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超40%,而且各国正相继出台一些重大措施,帮助那些尚未联网的人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居民能够联网(世界银行,2016b)考虑到全球已进入“工业4.0”时代,可预计未来十多年,在先进的数字www.fao.orgnwsstorycni(cml152031icodc.“工o”祠起源于德国,适于制统产品的瓶十、制造、运营和服务的组快速科技和技术创新(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沉浸式现实等)的推动下,农业粮食系统将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的口味与需求将发生重大改变,电子商务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将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引起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变化。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2030年建立一个“零饥饿世界",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建立更加高产、高效、可持续、包容、透明和富有弹性的粮食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2017)o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实现上述目标至关重要。推广数字技术是大势所趋,任何忽视或者排斥这一技术的努力都将徒劳无功。各种挑战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进行展望和评估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数字化,创造更多机会,同时也可避免对全球农业粮食系统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如“数字鸿沟”。这种数字鸿沟不再与贫穷和农村地区相连,而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但在不同部门和经济体之间、在早期吸纳数字技术和抗拒数字技术的群体之间、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程度的城市化之间,数字化却扩大了这一差距。例如,世界范围内非洲的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从2005年的2.1%已增至2018年的24.4%(国际电信联盟,2018严。技术设施薄弱、支付能力低、数字技术素养和数字技能水平低、获得数字服务的差距大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对数字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造成了不同地区巨大的数字鸿沟,也影响了数字农业变革带来的益处。不同国家引入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数字技术整合到农业和粮食领域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对于政府决策者、国际组织、企业负责人和个人而言,可能需要透彻的反思才能弄清如何应对这种新情况,维持现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生活在全球化和动态数字化世界中的千禧一代以及技术和创新的快速发展给农业粮食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粮食行业向数字化转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发展数字农业需要对整个农业系统、农村经济、农村社区和自然资源管理进行重大变革,整体协作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1.1 数字农业农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才推动了效率、产量和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一次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00OO年)使人类得以定居,形成了世界上第一种社会形态,培育了人类早期文明。此后农业进一步发生变革,带来了机械化(19001930年),培育出了更具抗逆性的农作物品种,农药开始使用(20世纪60年代引发了“绿色革命”),与此同时基因改良技术日渐兴起(1990https:/www.oecd.org/sitclSchTOlingfortomorrowknowledgebasczthemcsZicZbridgingthedigitaldivide.him.httpsnews.itu.intitu-statistics-leaving-no-one-ofine.2005年)。而近年来,“数字农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则进一步帮助人类在未来持续生存和长久繁荣。作为“工业4.0”的组成部分,数字农业凭借其高度互联和数据密集型计算技术可实现全覆盖,创造了一系列新机遇(Schwab,2016)o数字农业的兴起可能会给所有行业带来转型和颠覆性的改变,一方面数字农业不仅会改变农民的耕作方式,另一方面也会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价值链的每一部分。数字农业不仅影响农民的行为,还影响农产品原料供应商的供应方式,影响加工和零售公司营销、定价和销售方式。数字农业可应用于农业粮食系统的各个方面,也反映了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即在实效性、超链接和大数据驱动下,资源由综合管理方式向高度优化、个性化、智能化以及符合预期的方式转变。例如,不是按照统一标准耕作所有田地、处置农作物和发展价值链,而是每一种都可以获得量身打造的优化管理方案,并实现对田间动物的监测和个性化管理。价值链可实现最精细化的追踪和协调。发展数字农业的理想结果是建立-种更高产、安全、符合预期并适应气候变化的系统,该系统能够更加确保粮食安全、增加收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预期表明数字农业会在未来十多年内促使农业和粮食领域发生重大转型。在农业粮食价值链层面,该项技术具有独特的用武之地和影响力。依据价值链特定部分的复杂性和成熟期,数字农业与农业粮食价值链实现整合。因此,本报告根据数字技术在农业粮食行业渗透的复杂性和所处阶段来进行分类。(1)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2)精准农业和遥感技术(物联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可变速率灌溉、精准畜牧业、无人机和卫星成像技术)。(3)大数据、云、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4)整合与协调(区块链、企业资源规划、金融和保险系统)。(5)智能系统(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自动操作系统)。研究表明,从全球来看,数字化的发展会创造更高的产量和更多的财富。到2030年数字化和智能自动化有望贡献14%的全球GDP,按当今价值估算,相当于创造了约15万亿美元的价值。与其他行业一样,技术在农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产业估值约为7.8万亿美元,承担着全球的口粮,并为全球超40%的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普华永道咨询公司,2019)o尽管数字农业确实能创造利益,但是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众多挑战。例如,在数据层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数字解决方案,由于格式不同造成数据的使用问题。有关数据属性、访问数据权限以及如何使用数据等问题也都界定不清楚。值得注意的另一种不同情况是在农业综合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众多大型国际企业优先在农业生产中实行数字化转型。这一转型过程也影响了其他组织或个人,如政府、公共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家,这些群体积极采用数字技术来应对一系列社会挑战(如农村生计问题、妇女和青年就业问题、农民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此外,在新兴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挑战,毕竟这一技术会影响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各领域。接下来介绍本书框架,数字农业转型的过程中不同要素得以关联,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为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即使针对某些现象该模型尚无法做出解释,这一模型也有助于就当前农业和粮食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状态开展不同层次的分析和评估。1.2本书框架构建描述性模型首先可以鉴别农业和农村地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典型要素,并测量和描述现有状态。其次也有利于构建通用方法论,鉴别数字转型给农业和农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即使这是一种描述型方法论,换句话说,无法在不同变量之间建立解释框架,但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一模型可使多种要素(如科技要素)整合在一起,以一种整体视角来审视各要素,不仅技术本身是一种解释变量,其他一系列因素(如政策、激励措施、商业模式)也属于解释变量这一范畴。总体上,这些要素或促进或抑制数字化转型。基于三大相互关联的种类,这一结构不断被简化。一方面为采用数字技术建立了一套成熟体系:(1)基本条件。即发展数字农业的最基本条件,传统来看包括互联性(移动订阅用户、网络覆盖、宽带以及互联网接入)、支付能力、教育系统、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包括农村地区和农业粮食行业)、政策和相应配套项目(电子策略)°(2)推动因素。操控数字技术的能力(上网能力、移动社交媒体的应用能力)、数字技能、农业企业管理和创新文化(投资、人才培养、冲刺项目)。另一方面,归纳了数字技术给农业粮食系统带来的影响:(3)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来提高经济效益(效率、生产力等)、社会和文化效益(粮食安全、数字鸿沟、社会效益、妇女和青年参与度、公平性等)以及环境影响力(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灵活应对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理解和评估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平,可以更好鉴别这一技术需要改进之处,这有利于农业转型过程中预期效果的实现。一般来说,新技术的采用只是一个起点,但不能保证实现预期目标,通常还得具备其他必要条件。人们往往认为执行便是成功,而忽视了执行的效果。因此,在发展数字农业的过程中,既需要挖掘数字技术,又要以数字技术为先导推进现有的工作。1.21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今后人与自然的和平与繁荣描绘了一幅蓝图。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旨在改变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各成员国也意识到消除贫困和物资匮乏必须同其他政策相配套一一改善健康和教育条件、减少不平等、刺激经济增长、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一一同时还要应对气候变化并努力保护海洋和森林资源,在此背景下,本篇报告主要囊括以下三大领域,并以此作为主轴线来鉴别农业和农村地区数字技术的发展状态,研判适合推广数字农业的地区。应特别指出的是这一主线与以下3个层面相呼应:(1)经济层面。农业生产实践和数字农业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增加市场占有量,实现农民、价值链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和国家GDP总量。(2)社会和文化层面。通过自身所建立的沟通机制,数字技术可以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产生整合效应。与此同时那些无法接触数字技术(数字鸿沟)的群体则不能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效益。造成这一差距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青年受教育程度、语言水平以及乡村特性。(3)环境层面。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以及数字农业的发展,为监测和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价值链以及农产品物流创造了条件。数字技术还可以预防和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上述工作领域或观察角度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也能区分数字技术带来的不同影响,可进行具体分析,也可进行多元分析。本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来鉴别农业和农村地区数字技术应用的当前状态和空白领域。1.22相关资源本书中的相关分类并非旨在面面俱到,而是将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要素标识出来。对应资源如下:(D自然资源。农业必备资源之一,如土壤、水、森林等。(2)人力资源。培养、开发人力资源并将其用于发展数字农业很重要,因此,考虑性别、青年参与的可能性对于挖掘本地潜力也异常重要。h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menu=1300.(3)政策与监管框架。制定监管框架,出台政策鼓励和规范数字技术的应用双管齐下,为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提供必要的激励措施。(4)愿景和战略定位。明确要实现的目标(愿景)和实现机制(战略),表明政治意愿,指导数字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述几类资源在农村地区的应用程度以及它们对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都可以测量。1.23纵览全局近年来大型国际公司在全球开展的商业活动日益增多,在这一背景下,数字转型得到了显著的应用。数字转型也体现在其他组织中,如政府、公共部门、致力于应对社会挑战(如农村生计、青年失业、性别不平等和农业经营)的实体。这些机构通过撬动一种或多种现有或者新兴的数字技术来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日本等国家,随着“5.O社会”倡议的提出,数字转型旨在影响日本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的广度甚至远超过其他国家“工业4.0”这一愿景。“5.0社会”旨在通过借助经济数字化推动日本社会各层面以及社会本身向数字化转型来应对各种挑战。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风险与利益并存。随着数字信息和数字工具的获取方式变得愈加便利,农业粮食产业和农业企业的区位选择以及企业与农民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灵活。然而,也要注意到由于城市自身具备相对发达的数字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主要集中在城市。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中高等收入阶层快速崛起并涌入城市,在这一强劲势头的推动下,一个地区从数字化转型中受益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但在某种意义上,数字化还会导致社会经济和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现有数字鸿沟。例如,数字鸿沟是不包容、贫穷和不平等的一种表现。由于失业的影响,数字鸿沟还在持续加剧,这也导致某些国家数字技能项目运行不畅以及社会文化准则规范失调,因而剥夺了妇女平等享受数字化服务的机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他联合国机构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承诺确保每人都能享受信息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并确保这些成果能够推动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大会在201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成果十年回顾中重申了上述承诺°。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首先,由于数字传输设备造价成本高且 Dhltps7www.gov-online.gojpcams5eng. https:WWWiTCOoP.eu/digital-transformation/#Digital_maturity_bcnchmarks_and_digital_transformation-strategy. http:/www.hsrc.ac.zaeresearch-outputsview8589. http:/workspace.unpan.org/sites/Intemet/DocuinentsAJNPAN96078.pdf.贫穷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力供应断断续续、信息通信技术缺乏),因此贫穷社区享受的数字技术很有限。从全球来看,贫穷社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女性从信息通信技术的变革中获益最少。在南非,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据统计35%的家庭无法接入互联网(世界银行,2018)o此外,在中低收入国家,使用互联网的女性人数比男性少16%,拥有手机的女性人数也比男性少21%。另一方面,印度农村地区只有25%的女性可以上网,这一比例比印度城市地区低得多。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居民获得数字技能培训的机会有限,数字操作技能比较弱,难以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1.3本书结构本书的编排分为四大部分,依据内在逻辑结构层层推进。相关背景和结论是基于现有成果得出的,反映了不同国家数字技术发展的不同水平,虽然没有完全进行横向对比,但可以确定哪些国家在现有农业领域以及农村潜在地区推广数字技术处于“最先进水平”。最后,通过成型的案例进行影响分析。案例虽没有进行详细描述,代表性也略显不足,但可以说明数字技术如何在农业和粮食领域产生成效。以下是本篇报告中不同章节的内容梗概。第2章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条件:第3章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因素;第4章数字技术对农业粮食系统的影响一一案例研究证据;第5章结论和未来工作。wvw.findustr),mobile-handse-peneiration-why-rural-consumer-is-not-rural-anymorc/788513/.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条件能与大自然充分接触、生活成本较低、生活方式自由等,凭借着这些优势,小城镇和乡村本身就很有吸引力。然而,近年来人口萎缩、教育水平低、就业机会少等因素导致许多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日益下滑。IT基础设施是数字时代实现社会繁荣的必备条件,众多城镇和农村虽具备驱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潜力,但往往缺乏基本的IT基础设施。随着农村大量本土居民外迁定居,IT设施短缺的趋势日益严重。众多商家可依靠数字技术提供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广数字技术不仅对小农户和农村电商异常重要,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商的全面发展:整合供应商和市场信息、开发劳动力潜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此外还可以获取中介支持服务,如培训、融资、法律咨询等服务。总之,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商家打通市场、连接消费者。实际上,若小农户和农企无法获得高质量的IT设施服务,那么无论哪一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如果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IT设施成本,并将IT设施视为全方位获取公共产品和服务、就业机会和教育机会的基础条件,又该如何呢?支付能力与个人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贫困居民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是否支付得起以下服务费用(掌控数字技术、接受合适教育、获得有利技能)呢?完善的配套设施为推动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引进新技术的前提。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传统条件包括:互联互通(移动订阅用户、网络覆盖、宽带和互联网接入)、支付能力、教育水平(识字率、IT的应用、师资力量)、农村就业状况。农村从IT设施中获益的潜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第1章列出了与IT设施有关的数据,包括农村宽带和互联网的接入状况,表明广大农村社区中基础设施配套的薄弱。第2章从全球层面分析相关数据,提及到“数字鸿沟”,部分数据还涉及农村的“三重鸿沟”。此外,还分析了农村尤其是农业粮食行业的就业数据。第3章着重分析相关政策和监管体系,这些政策为营造一个自由、竞争的数字市场创造了有利环境,提升了电子服务水平,从数据管理、数据所有权到数字政策的出台,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2.1 农村信息技术设施和网络的建设情况数字化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变得异常重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商贸往来、享受多元服务的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获取信息通信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和机会是不平等的。在无线通信技术和通信市场自由化的驱动下,最不发达国家中手机普及的速度之快远远超出预期。最近以来,最不I信息通信技术是指手机、电脑、收音机、电视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人数增长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数字鸿沟(欧盟议会,2015)O2.1.1 互联互通:移动订阅和宽带设施的普及情况几个因素影响了不同地区和经济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依然致力于在国家计划中保证重大项目的关键性资金,通过列支IT设施建设赤字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和经济挑战,尤其是在新兴经济体国家,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日益增加,这一-挑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很大比例的世界人(主要是农村人口)日益变得边缘化。配套基础设施缺乏、支付能力低、技能不够、本地宽带容量不足,导致IT基础配套设施的差距越来越大(联合国宽带委员会,2017)0目前数百万人生活并工作在农村社区,但是移动网络运营商主要分布在城市,通常城市基础设施所需的成本投入低于农村,并且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大于农村,这自然而然导致城乡网络发展的巨大差距,城乡生计出现了技术真空。考虑到农村社区获取知识、信息和服务与城市的差距较大,许多学者认为信息通信技术是减少农村贫穷的必备手段(世界银行,2011),实际上,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服务在偏远农村社区有巨大的潜力,可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用移动技术所带来的利益主要集中在(但不限于)农业、卫生和金融行业(BOekeSIijnelal,2017)。2.1.1.1 手机使用情况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信息通信工具相比以前更加便宜。如今很多家庭都能接触并可支付信息通信工具的费用,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推广使用。许多人有不止一部手机,借此可充分享受网络覆盖的便利以及多家手机服务商所提供的价格服务,此外许多客户由于经营生意的需要,配备了私人手机和专用通信手机,这一切导致如今手机用户总量超过地球人口总量。截至2018年,手机服务订阅用户高达5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67%。2013年以来,订阅用户总人数增加了10亿人(年均增长率达5%)(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9),然而依然有38亿人与网络脱节。大多数无法上网的用户居住在农村或偏远地区,至今尚未用过电话,完全与世界隔离(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8c)伴随着全球各大城市的互联互通,农村居民更多时候处于与世隔离的状态。与此同时性别差距也凸显出来。女性即使拥有手机,使用频率也低于男性,除了语音通信服务以外,享受的其他移动服务也低于男性(Isenberg,2019)o未来几年,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手机用户,用户增长量在人口结构方面相应发生改变(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8b)。在农村社区网络连接方面,青年用户数量的激增给网络运营商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未来信息通信发展的机遇主要集中在农村和欠发达国家。从全球来看,超过2/3的潜在手机用户主要分布在最不发达国家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但网络推广的商业模式成本太高,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也让人不满意。对众多网络运营商来说,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尝试安装固定电话是一种昂贵的投资。因此手机便成为农村居民恰当的选择,借助手机可以实现与世界的网络连接。在中国,固定电话曾被看作农村居民基本的通信工具,而今农村手机用户数量却远远超过固定电话用户。如今在家安装固定电话的家庭仅占29.2乳而手机用户家庭占比已超92.9%。目前印度农村手机应用市场订阅用户已达4.99亿人,其中L09亿用户拥有智能手机,在新手机用户增长中占比60%按此种手机市场份额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印度农村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12亿人(Kamar-IMRB,201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手机用户达4.44亿人,在全球手机用户中占比9乳其中1/3(2.5亿人)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预计到2025年手机用户会增至6.9亿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8a)。然而,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不意味着在城乡、性别和青年用户等层面的比例分布是均衡的。手机的使用情况依然存着很大差距和诸多不平等(Rischard,2002)«在印度,不同的邦内手机用户情况千差万别,一方面,在德里、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被认为是印度的“硅谷”)和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被认为是印度的金融首都)等邦,平均每100名居民手机持有量达156部,但网络服务订阅用户却为61户;另一方面,传统农业邦如比哈尔邦和北方邦,每100名居民网络服务订阅用户才为30户(PiCkandSarkar,2015),全球区域差异更是明显,如圣保罗(220万人口)和东京(370万人口)(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8)两个城市固定电话用户总量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加起来还要多。而刚果民主共和国农村人口占比为58%,这种差距更是肉眼可见。相反,Ebongue(2015)在喀麦隆农村和郊区所做的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用户多达92%,平板电脑用户约为8%,没有任何通信工具的用户不到5%o根据PoUShter和OateS的研究(2015),在加纳、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等国家,平均每10人中只有1人拥有1部手机。今天,随着手机价格不断下降,通信网络不断完善,诸如按需付款等支付方式的创新,意味着手机再也不是城市精英阶层才能支付和使用的通信工具,日益变成众多国家农村居民的重要资产(HahnandKibora,2008)。2016年全球每百人手机用户分布如图2-1所示,2018年世界各地手机用户普及率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如图2-2所示。在中国,半数国人拥有智能手机的总量突破7.75亿,其数量遥遥领先其他国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世界上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82.2%的居民人手1部智能手机,而孟加拉国是智能手机使用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仅为(Da20180702WS5b3992bOa310334914le0ld2.html.本版图书由2019年英文版翻译而来,此为原版2017年估计数字。编者注向拉伯献介何长国科威特伊朗卿灰瓦讷束施宪澳大网变一例3鬻美国丹麦文藻达告萨上闰m秩粒榭ft曼卡塔尔历斯Ii奖加*火!反凶tt,*tt塞涌存即以色列的H¾1tt爱尔士斜西丝印度总HHE0班牙保m和受甘兰巴西沙特用粒侑甘利QA工英国一大利法国奥地利阿尔及利亚中国加,斯洛伐克tt蒙古国WUB*HW曳陶宛am»。WiU任富尔雄丑应利推出,,京比利时蛤中克斯加古尔古斯斯加格鲁占克加僮大斯洛文泥殳*n1*阿尔巴尼亚1M3才班山共和田央尼斯北4JMfi襄成批巴章马摩尔多瓦共和国由米比亚毛明求斯V洛BJ一-奘巴电PJWM疆塞尔瓦多多米尼扣件和国“杵迪瓦总油*委内瑞拉埃戊得牙利茶雀九野一加野祛比更巴拉圭电电信文快电石巴用W彼斯尼E和第甯将依勒琼4%三f施巴6巾R老出人代足£第和仙"内加力彳印英桑比»4«1'»坦桑尼无取合共A而埃塞俄比茨也门WItM«巴基斯一拉利富尼口利亚塔古克斯切布隆通刚果民主共和国3干法H.史斯里兰上安整拉ftjftn所或士兰十位£»塔圮WF标法维法卡图2-12016年全球国家和地区每百人手机用户分布(资料来源:国际电信联盟,2017)5.4%。皮尤研究中心(美国调查机构)2014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尼日利亚和南非90%的成年人中,手机是最普遍的通信工具。与此相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17%的居民没有手机,其中一多半居民可以使用手机。截至2017年,最不发达国家的手机用户已达7亿,手机普及率为70乳对依然与网络隔绝的12亿人来说,这是一个积极信号。手机用户普及睾隗)67AAAAAAA66AAAQAAC智能手机菩及率(学60AAAAAQ世界整体水平54AAAAQASooaaaaaaa53AAAAAASAAAAAAAAC2AJNAAQAQA,A AAAAAC AAAAAAA64,AAAAAAAAASAAAAC撒哈拉也南的非洲65A 洲 AAAAAA52AAAAQA80 A AQAAAA北美36AAACItt哈拉以南的非洲图2-22018年世界各地手机用户普及率和智能手机普及率T)(资料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9)2.1.1.2 移动宽带覆盖范围和地区差异87%的世界居民现在可接收到手机信号,其中55%的居民可享受到3G网络覆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9)o世界上20%最贫困家庭中,每10户人家有7户拥有1部手机。相比通电和饮用清洁水,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更多的家庭拥有手机(国际电信联盟,2018),但是一些家庭依然无法享受3G服务。3G网络的地区差异依然很大。几内亚比绍3G信号覆盖率仅为8.2%,而诸如欧盟成员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巴巴多斯(拉丁美洲国家)以及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等其他国家,3G信号覆盖率已达100机除了区域和城乡差距,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偏远农村又出现了新情况,即偏远村庄与最近的信号基站相隔几十英里。众多非洲国家中,大城市以外的农村和偏远地区,3G信号人口覆盖率不到10%。区域差距更是明显,尤其wwu,.bankmycell.conVbloghow-many-phones-are-in-the-world.英里为英制长度单位,1英里-L61千米。https:/WebCaChe.g是近年来4G网络通信的快速发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4G信号覆盖率只有6%,不到欧洲(46%)和亚太(45%)的1/7(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9),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和普及情况见图2-3,2016年全球3G信号覆盖率见图2-4。7H会七口 <wff3 M 品 例 yje ft *e 1|苫 S «* S Bs S* 4H s÷ £A« 二M Ss « AC*H fla 0S S星 华彩至史 s Ssx s<9 hl 蟾 39 SK s s* £ Cv SH图2-3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普及情况(资料来源:BankMycdL2018)20142018年,3G通信覆盖了超过90%的世界人口,总覆盖人口增加11亿人。同一时期,全球4G通信覆盖率翻了一番多,覆盖人口从36%增至80%以上,新增覆盖人口28亿人。然而,农村通信覆盖率增长依然有限,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3G通信网络只覆盖约1/3的农村人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9)。2.1.13移动宽带手机情况世界的“另一半”人口(38亿人)仍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要改变这一现状,宽带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人口中45%的居民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中又有20%的居民生活在偏远地区(联合国经社部,2018),如何让移动宽带覆盖范围至这38亿人口是异常困难。农村居民的分布往往呈现出村到村的点状分布,比较分散,因此移动网络运营商在农村建设IT基站的商业模式几乎无利可图(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7a)O过去5年中,移动宽带手机用户年均增长20%以上。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单一通话,纷纷尝试互联网服务,这为参与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创造了条件,截至2017年宽带订阅用户已达43亿(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2019),2018年世界各地2G、3G、4G通信覆盖率见图2-5。尽管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保持着高增长率,但是发达国家每100名居民中宽带手机用户数量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是最不wwwituintcnmediacentrcPages2018-PR28.aspx.人口百分比(%)图2-42016年全球国家和地区3G信号覆盖率(资料来源:国际电信联盟,2017)北木特丝尔城一亚国牙tf殳兰左缕托利夫亚K国及X器8:;¥|尼加将共住地#加美罗浦尼ILF到n!三w他国"成曼ffltttt典f断H««町情Nw托宛国½尔<Fwftfl加亚菱R国F加击和共尔色大巴耳瓦M多X尼园洛耳巴泰南共««比多尼9站西牙买西古京RQ岁伦瓜沙炊Itt来伐帝股洛保UM戏卡及H罗法西索丹荷相卢亚奥加克«多埃芬前法爱以点妁林解除新舞K沙塞察科塔突M美中北摩寨土K*立班契*伯波巴押町奘陀量«念却牙拉马蒙巴巴«侬斯木汤乌OOOO世界赘体分布北美中东和北非OOO欧洲亚太地区独立国家联合体OO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I2G13G4G图2-5201昨世界各地2G、3G、4G通信覆盖率